沥青温拌剂是一种用于降低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外加剂,其核心作用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改善沥青在较低温度下的施工和易性,同时保持混合料性能。以下是详细说明:
一、温拌剂的主要作用
1.降低施工温度
传统热拌沥青需160-180℃,而添加温拌剂后可降至120-150℃,减少能源消耗(燃料节省约20-30%)和温室气体排放。
减少沥青老化:高温易导致沥青轻组分挥发,温拌技术可延缓老化,延长路面寿命。
2.改善工作环境
减少烟雾和有害气体(如苯并芘、二氧化硫)的释放,提升施工安全性。
3.延长施工季节
低温环境下(如秋冬季节)仍可施工,避免热拌沥青因温度下降过快导致的压实困难。
4.保持混合料性能
通过降低沥青粘度或引入润滑作用,确保低温下混合料的和易性、压实度及最终强度。
二、温拌剂的类型及作用机理
1.有机添加剂,费托蜡、脂肪酸酰胺,高温时熔化成润滑膜,降低沥青粘度;冷却后结晶增强强度。
2.化学表面活性剂,胺类、皂类化合物,在沥青-集料界面形成润滑层,减少摩擦,改善低温压实性。
3.泡沫沥青技术,水基发泡剂(如沸石),水蒸气膨胀使沥青体积增大,短暂降低粘度,便于拌合与摊铺。
三、温拌剂的使用方法
1.掺加比例
通常为沥青质量的0.3%-3%(有机蜡类0.5-1.5%,化学类1-3%),需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剂量。
2.添加方式
直接加入沥青:在沥青加热后(约140℃)搅拌加入,混合均匀后再与集料拌合。
与集料预混:部分化学温拌剂可先与集料干拌,再注入热沥青。
发泡工艺:专用设备将水(约2-5%)和发泡剂注入热沥青,瞬时发泡后拌合集料。
3.施工工艺调整
拌合温度:较热拌降低20-40℃,需监控避免温度过低导致裹覆不均。
压实温度:控制在100-130℃,碾压设备需紧跟摊铺机以保证密实度。
4.注意事项
储存防潮:某些温拌剂(如沸石)需干燥保存。
兼容性测试:需验证温拌剂与沥青的配伍性,避免离析或性能下降。
四、应用场景
城市道路:减少对居民区的烟雾污染。
长隧道施工:降低通风压力,改善密闭空间作业环境。
再生沥青:配合旧料(RAP)使用,避免高温破坏老化沥青。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
压实不足:可适当提高碾压频率或调整温拌剂用量。
储存稳定性差:选择与沥青相容性好的温拌剂,或优化搅拌工艺。
通合理使用温拌剂,能在环保、能耗和施工效率间取得平衡,尤其适用于对可持续性要求高的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