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缝胶(又称道路密封胶、沥青填缝胶)主要用于路面裂缝修补,其成分和含量根据性能需求(如弹性、耐候性、粘结性)有所不同。以下是常见类型的主要成分及典型含量范围:
一、灌缝胶的主要成分及含量
1. 基质材料(基础成分,占比40%~70%)
石油沥青:占比约40%~60%,提供粘结性和防水性(普通型常用)。
改性沥青:占比30%~50%(如SBS改性沥青、SBR改性橡胶沥青),提升弹性和低温性能。
煤焦油沥青:少数旧式配方使用(环保性差,逐渐淘汰)。
2. 聚合物改性剂(提升性能,占比5%~20%)
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占比5%~15%,改善高温稳定性和弹性。
SBR(丁苯橡胶):占比3%~10%,增强低温抗裂性。
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占比3%~8%,提高柔韧性和耐老化性。
3. 填充剂(降低成本或增强性能,占比10%~30%)
碳酸钙(CaCO₃):占比10%~25%,增加硬度和体积。
滑石粉:占比5%~15%,改善流动性和抗沉降性。
炭黑:占比2%~5%,增强紫外线抗性和耐磨性。
4. 添加剂(功能调节,占比1%~10%)
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酯):占比1%~5%,提高低温柔韧性。
抗老化剂(如抗氧化剂、UV吸收剂):占比0.5%~3%。
交联剂(如硫磺):占比0.1%~1%(用于硫化橡胶改性胶)。
溶剂(如柴油、煤油):占比0%~10%(调节施工粘度,热熔型通常不含)。
5. 其他成分
纤维(如玻璃纤维):占比0%~5%,增强抗拉强度(用于高等级道路)。
再生橡胶粉:占比5%~15%(环保型配方,降低成本)。
二、不同类型灌缝胶的典型配方
1. 热熔型灌缝胶(常用)
基质:改性沥青(50%~65%)
改性剂:SBS(8%~15%)
填充剂:碳酸钙(15%~25%)
添加剂:抗老化剂(1%~2%)
2. 溶剂型灌缝胶(冷施工)
基质:石油沥青(40%~50%)
溶剂:柴油(10%~20%)
改性剂:SBR(5%~10%)
填充剂:滑石粉(10%~15%)
3. 水性乳化沥青灌缝胶
基质:乳化沥青(50%~60%)
改性剂:SBR乳液(5%~10%)
水:20%~30%
添加剂:稳定剂(1%~3%)
三、环保与安全注意事项
溶剂型:含挥发性有机物(VOCs),需通风操作。
热熔型:施工时需加热至160~180℃,避免烫伤。
环保趋势:水性配方和再生材料(如橡胶粉)应用增多。
实际配方需根据气候条件(如高低温)、裂缝类型(宽窄、活动性)调整,建议参考厂家技术资料或行业标准(如ASTM D6690、JTG/T 51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