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灌封胶的生产方法通常涉及原材料选择、配方设计、混合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关键步骤。以下是常见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点:
1. 原材料准备
公路灌封胶的主要成分包括:
聚合物基材:如沥青、改性沥青(SBS、SBR改性)、聚氨酯、硅酮或丙烯酸树脂等。
填料:碳酸钙、滑石粉、石英砂等,用于增强强度和耐候性。
增塑剂:改善柔韧性(如邻苯二甲酸酯类)。
添加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固化剂(如环氧树脂体系)等。
溶剂(可选):部分配方可能含溶剂以调整粘度(如煤油、二甲苯)。
2. 配方设计
热熔型灌封胶:以沥青为主,加热熔化后施工,冷却固化。
冷施工型:基于聚氨酯或丙烯酸,通过化学反应固化(如双组分)或溶剂挥发固化。
改性沥青胶:添加SBS/SBR提高弹性,适应温差变化。
3. 生产工艺流程
(1)热熔型灌封胶生产
沥青预处理:将基质沥青加热至160-180℃脱水。
改性(可选):加入SBS/SBR改性剂,高速剪切混合(温度控制在170-190℃)。
加入填料和添加剂:搅拌混合均匀(如搅拌釜中低速搅拌1-2小时)。
均质化:通过胶体磨或高剪切设备细化颗粒,确保均匀性。
冷却成型:降温后成型为块状或灌装至容器。
(2)冷施工型灌封胶生产
液体组分混合:将树脂(如聚氨酯预聚体)、增塑剂、填料在常温下搅拌。
添加固化剂(双组分):使用前混合主剂和固化剂(如聚氨酯胶的异氰酸酯组分)。
真空脱泡:避免固化后产生气泡。
4. 关键质量控制点
粘度测试:确保施工流动性(如旋转粘度计)。
软化点(热熔型):反映高温稳定性(环球法测试)。
弹性恢复率:改性沥青胶的重要指标(如拉伸试验)。
耐候性测试:紫外老化、冻融循环等。
5. 环保与安全
热熔型:需控制加热过程中的烟气排放。
溶剂型:需符合VOC(挥发性有机物)限制,优先选择水性或无溶剂配方。
6. 施工适应性调整
生产时需根据气候和路面类型调整配方,例如:
高温地区:提高软化点,增加聚合物改性比例。
高寒地区:添加低温增塑剂,防止脆裂。
7.总结
公路灌封胶的生产需结合性能需求(弹性、粘结力、耐久性)和施工条件(温度、湿度)设计配方,通过混合、改性、均质等工艺实现。现代趋势倾向于环保型(如无溶剂聚氨酯)和高性能改性材料。具体配方和工艺参数可能因厂家专利技术而异。